「老戲骨」李立群:送走91歲高齡的老母親,才覺得妻子太偉大了

我母親是北京人,她的脾氣太硬、太強了。

在接受金星采訪時,李立群這樣評價自己的母親。

「太硬」「太強」這樣的詞用在母親身上,并且還是兒子用來形容母親與妻子的婆媳關系,

可想而知,做媳婦的在婆媳關系中所處的位置。

但糟糕的婆媳關系,李立群卻置身事外,直到送走老母親后,李立群才發現,妻子這些年受了太多的委屈。

 

說起李立群,很多人都會被他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迷惑,以為他是北京人藝或是其他類似單位的人,但李立群卻是地地道道的台灣人。

1952年,李立群出生在台灣省新竹縣眷村一個貧困的家庭。

父親是河南人,母親是北京人。

眷村面積不大,卻聚集了天南海北從內地來的人。

為了交流方便,大家都有意識地說普通話,但其中也夾雜著北京話,山西話,河南話,陜西話,湖南話等等。

李立群會說五十多種方言的天賦,大概就是從這里被激發出來的。

李立群出生時,父親剛到台灣不久,家徒四壁,經常吃了上頓愁下頓。

有一天中午,母親有些嚴肅地對李立群說,今天晚上我們全家都不吃飯。

年幼的李立群,還不能理解父母的苦難,只覺得這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。

到了晚上臨睡前,李立群嘴里開始泛清水,餓肚子的滋味,在那一天深深地印在了他的骨子里。

一直到現在,父親終日為生活忙碌的身影,還時常出現在李立群的夢中。

高中畢業后,李立群考上了中國海事商業專科學校的航海專業。

之所以選擇這個專業,是因為海員好就業,而且工資不低,可以幫家里解決生活上的困難。

但李立群的命運,顯然不是一輩子只做一個海員。

臨畢業的前一年,李立群和同學在街上閑逛時,看到了一個「中國青年劇團」正在招生。

受母親的影響,李立群特別喜歡看京劇,在電影和京劇兩者之間,李立群更喜歡京劇,偶爾還能唱上兩段。

一開始,他以為「中國青年劇團」是教授京劇的,但進去后才發現,人家是教話劇的。

既來之則安之,都是舞臺劇,想著以后說不定還能上臺演出, 他還是留下來了,學習舞臺技術。

「中國青年劇團」雖然只是一個商業培訓機構,但這個機構不僅對學生極為嚴格,里面的老師也都是臥虎藏龍,專業性和嚴謹性,并不比大學差。

李立群就這樣陰差陽錯地接觸到了話劇,學習幾個月后,已經可以自編自導自演了。

雖然臺下的觀眾還沒有臺上的演員多,但李立群和同學們卻樂此不疲。

舞臺劇的表演,畢竟只是李立群的愛好,生活還是要擺在第一位。

從海事學校畢業后,他老老實實地成了一名船員。

半年的時間,李立群從低級水手做到了高級水手,八個月后又升舵工了。

他的工資也是一個月比一個月高,家里的經濟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善。

但對這份工作,李立群卻越來越懷疑。

工作辛苦就不多說了,常年生活在海上,一兩個月看不到陸地是常事,自然,也沒有機會去接觸到新鮮事物。

以后年紀大了,除了水手,他還能做什麼呢?

在與父親商量后,李立群決定辭掉水手工作。

 

在周圍人的不解中,李立群放棄了水手的高薪工作,開始了長達一年的打雜生活。

他做過郵遞員、賣過二手車、還當過營業員,但這些工作,始終讓他無法全情投入。

劇照

那段時期,是他人生中的低谷期。

但低谷往往也意味著機遇即將到來。

1978年的一天,李立群接到了以前話劇班一個同學的電話,問他有沒有興趣做演員,華視演員訓練班正在招生。

這通電話,讓李立群想起了在舞臺上的那段日子,他似乎一下子找到了人生的方向。

上世紀七八十年代,正是港臺影視業飛速發展的時期,各電視臺紛紛成立了演員培訓班,培養了一批演藝明星和華語影視制作團隊。

我們熟知的的香港演員梁朝偉、周潤發、劉嘉玲、劉德華等,都是TVB演員培訓班出來的。

幾乎沒有猶豫,李立群就報名了華視演員訓練班,結業后簽約成了華視的一名演員,趕上了這個好時期。

因為有話劇表演的基礎,李立群一出道,就被委以重任,幾乎每一部劇都是主演。

1981年,李立群憑借《卿須憐我我憐卿》獲得金鐘獎最佳男主角。

這一年的金鐘獎特別隆重,請來了當時美國最火的演員約翰·瑞特來為最佳視帝頒獎,當李立群從約翰·瑞特手中接過獎杯時,才確定自己真的獲獎了。

頒獎典禮后,李立群把獎杯往摩托車后座一夾,就騎著摩托車回家了。

與此同時,他又加盟了張小燕的《綜藝一百》節目。

節目中他和張小燕一起演小品,諧星的角色,令他成了台灣家喻戶曉的演員。

這個經歷,令他的舞臺經驗越來越嫻熟,也為他和賴聲川日后的合作打下了基礎。

1983年,賴聲川的《摘星》深深地吸引了李立群。

他毛遂自薦找上了門。

相同的創作理念,出色的表演功底,令他很快成了賴聲川團隊的骨干,他們成立了「表演工作坊」,此后的十幾年,李立群將自己交給了舞臺劇。

1985年,《那一夜,我們說相聲》風靡台灣。

這出舞臺劇,顛覆了傳統相聲,也顛覆了劇場。

有人說,《那一夜,我們說相聲》憑借一個創意,拯救了傳統相聲。

而這出只有兩個人的舞臺劇,其中演員之一,就是李立群。

拍電視劇是為了賺錢,拍舞臺劇是為了理想。

在李立群看來,兩者缺一不可。

從1985年開始,年輕的李立群也終于在賺錢和理想之間找到了平衡。

當李立群在舞臺上叱詫風云的時候,身后的賢內助林麗欽,就不得不提了。

 

在認識林麗欽之前,李立群有過幾段感情經歷。

他和大自己6歲的女孩談過姐弟戀,也曾腳踏兩只船搞得自己疲憊不堪。

直到遇見林麗欽,只一眼,他就覺得這輩子相守的對象,就是她了。

那段時間,他經常出入李國修家,探討表演和創作。

有一次,他照常去李國修家,進門時,一個女孩剛好從里面出來。

李立群下意識地看了她一眼,兩人對視的一瞬間,李立群被電住了。

女孩清澈的眼神像丘比特之箭一樣,擊中了他心中最柔軟的地方。

那一天,他無心討論工作,追著李國修讓他幫忙介紹。

女孩是李國修嫂子的妹妹,名叫林麗欽,說起來兩人也是有緣份,她剛和男友分手不久,正處在感情空窗期。

奔著結婚去的李立群,拿出十二分的誠意,開始追求林麗欽。

此時的林麗欽,是大學的一名國畫老師,同處在藝術圈,兩人共同話題還挺多。

林麗欽喜歡安靜,李立群就陪在她身邊,默默地看著她畫畫;

林麗欽喜歡看電影,只要有時間,李立群一定會陪同。

李立群的貼心和細心,令林麗欽特別滿意。

同時,林麗欽身上中國傳統女性的特點,也令李立群如獲至寶。

交往半年后,他們就走進了婚姻。

林麗欽是一個特別傳統的女人,結婚后就以家庭為重了。

六年的時間,三個孩子相繼來到他們身邊。

林麗欽辭掉了大學老師工作,開始在家相夫教子,解決李立群的后顧之憂。

老師出身的她,特別注重孩子的教育。

古有孟母三遷擇校而居,而林麗欽為了三個孩子的教育,搬了六次家。

從老大讀小學開始,林麗欽就開始為孩子們選擇學校了。

搬一次家意味著什麼,特別是對有孩子的家庭,這中間的工作量,怎麼形容都不過份吧。

但這些工作,林麗欽全部一個人承擔下來了。

她送老大老二上學后,背著老三,就開始了一天的掃街之旅。

找好學校后再搬家,搬家后還要老大去學校適應,老大覺得學校不好的,她又開始自己的尋校之旅。

這份繁瑣的工作,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沒必要,但天下又有哪一個母親,不想讓孩子得到最好的呢。

物質、教育、環境等等,哪一樣都不想落下。

直到最后一次搬家,老大去學校適應了一個星期,回來后對學校贊不絕口。

老二上小學后,對這個學校也特別滿意。

從此,他們終于結束了「四處流浪」的生活。

李立群完全不用做什麼,他只需要把工作做好,賺錢養家。

孩子的教育,家里的瑣事,孝敬老人等等,全都不用他來操心。

但對妻子,李立群會用自己的方式,表達對她的愛。

三個孩子出生,李立群都是在產房全程陪同,妻子受的苦,他看在眼里,疼在心里。

劇照

小兒子出生時因為嚴重缺氧,險些沒能活下來。

此時的李立群,已經是資深奶爸,給娃喂奶洗澡完全不在話下。

除了做這些減輕妻子的負擔,李立群還肩負起了一項重任,那就是每周兩次帶小兒子去岳父家。

李立群岳父是一個老中醫,小兒子從小體質不好,岳父從他幾個月開始,就一直在堅持給小外孫推拿,希望他的體質能盡快趕上同齡人。

在岳父的細心調理和李立群夫妻的精心照料下,小兒子到10歲左右,已經和同齡的小朋友一樣了。

 

對家里盡心盡責,對父母,李立群也沒得說。

李立群父親老家是河南孟縣,18歲離家時,已經有一個剛出生的兒子了。

從記事起,李立群就知道,在老家河南,他還有一個大娘和一個哥哥。

1984年,老父親不顧一切,終于回到了闊別50年的家鄉。

但除了大兒子,迎接他的卻是兩堆黃土。

母親和前一個老婆,都已經離世了。

70多歲的老父親,雙手掩面失聲痛哭。

看到父親掩面痛哭的這張照片,李立群的眼淚也止不住的往下流。

父親一直用傳統思想教育他,生兒育女,孝敬父母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。

他在心里暗暗發誓,余生一定要好好孝順父母。

在終于不用搬家后,李立群將父母接到了身邊。

受父親的影響,他的思想還是有一些傳統,認為只有父母在身邊,才能好好的盡孝。

卻沒有想到,此舉給妻子帶來的,卻是不忍回憶的痛苦。

1994年前后,李立群和賴聲川在創作理念方面發生了分歧,他離開了工作近十年的「表演工作坊」。

在表演方面的成功,讓李立群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信,但這種自信,卻給他帶來了十余年的痛苦。

離開舞臺劇后,李立群在朋友的攛掇下做起了生意。

但隔行如隔山,一年多的時間里,李立群不僅將積蓄虧得底朝天,還欠下了巨額債務。

那段時間,李立群日夜睡不著覺,頭髮大把大把地掉,他恨自己太貪。

上有老下有小,今后的日子該何去何從。

他感到自己走進了死胡同,已經沒有回頭路了。

林麗欽知道后,只對李立群說了幾個字: 算了,立群,我們從頭再來。

這幾個字,將李立群從絕望的深淵拉了回來。

他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,開始重新規劃自己的事業。

隨著內地影視業的崛起,很多港臺演員來內地發展。

那個時候,港臺演員的待遇,要高出內地演員一大截。

李立群來到了內地,將妻兒父母留在台灣。

《新龍門客棧》里的魏忠賢,李立群將這個人物演繹得很立體,觀眾最忌諱的臉譜化的壞人,并沒有出現在魏忠賢身上。

憑借多面魏忠賢這個角色,李立群接到了《田教授家二十八個保姆》這部劇。

原來,《田教授家的二十八個保姆》的制片人安德寶,在看了《新龍門客棧》后,覺得這個魏忠賢演得很好,于是找到了李立群,請他來演田教授

《田教授家的二十八個保姆》是李立群來內地的第一部劇,從此,他開始了每年接十余部戲的生活。「爛片王」的稱號由此而來。

面對「爛片王」的稱號,李立群選擇一笑了之。

只有他清楚,他有三個嗷嗷待哺的小孩,有一個癱瘓在床的母親,外面還有巨額負債,他需要錢。

2003年,《半生緣》里「猥瑣」的壞男人祝鴻才引起了觀眾的關注,他說話慢吞吞,一臉的陰險奸詐,讓人看了就討厭。

十余年后,當郭曉東版的祝鴻才出現在觀眾面前時,大家才發現,李立群版的祝鴻才,那才是經典啊。

祝鴻才是李立群在內地具有里程碑的一個角色,之后,他戲約不斷,不管是電視劇還是電影,或是商業代言,他來者不拒。

這番辛苦的工作的結果,是他不僅將巨額欠款還清了,將幾個子女送到國外留學,并且在2016年實現了財務自由。

他終于不用超負荷地工作了。

 

當李立群在內地的事業風聲水起時,遠在台灣省的妻子,卻在為了家庭的和睦,為了李立群大后方的穩固,忍氣吞聲。

李立群的母親是北京人,再扯遠一點,她爺爺是滿清遺少,曾經是吃皇糧的。

因此,在老太太這里,自身的優越感特別強,她看不起沒有多少文化的林麗欽。

即便已經與李立群結婚10余年,在婆婆眼里,林麗欽依然是一個外人。

過年過節的時候,在廚房里忙碌的,永遠只有林麗欽。

人多的時候,她甚至都不能上桌。

至于林麗欽犧牲事業,在家相夫教子,將幾個孩子培養成材,

在婆婆這里,是嫁進李家應該做的。否則,這個媳婦還稱職?

除了要親自照顧老太太的一日三餐,婆婆還規定林麗欽,她的衣服,只能手洗,不能機洗。

到后來老太太身體不好,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時,她也只要林麗欽一人伺候,旁人沾手她就大喊大叫。

帶婆婆去醫院,晚上守夜照顧她,幫助她大小便,做她喜歡吃的小菜。

林麗欽將為人兒女能做的,都做到了,可還是不能令婆婆滿意。

在醫院,病友們都以為林麗欽是她的女兒。

在旁人看來,媳婦能做到這樣簡直是鳳毛麟角。

為了不讓李立群分心,林麗欽將這一切都忍了下來。

遠在內地的李立群,哪里知道婆媳關系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,妻子受盡了委屈。

每次李立群回去,老太太都十分歡喜不說,對兒媳也十分寬容。

一家人看起來其樂融融。

李立群不知道,這一切,都是母親裝出來做給自己看的。

老太太活到了91歲,送走母親后,林麗欽才向李立群傾訴自己的委屈。

那一刻,李立群自責得恨不能扇自己耳光,他沒想到,對父母的孝順,會給妻子帶來這麼多的痛苦。

他抱著妻子失聲痛哭,他太對不起妻子了。

如果可以再來一次,他絕對不會讓媽媽和妻子住在一個屋檐下。

媽媽臥床不起時,還為他織了一件毛衣。

妻子是他堅強的后盾,從不會拖他的后腿。

兩個女人都愛他,但卻并不適合生活在一起。

等到兒女們都外出求學后,李立群將妻子接到內地,

這對兩地分居了近20年的夫妻,終于團聚了。

沒有了兒女和老人的羈絆,林麗欽也撿起了荒廢多年的畫畫事業。

不久,她開設了個人畫展,李立群親自跑去站臺,表達對妻子的愛意和支持。

閑暇時,李立群會帶著妻子四處旅行,彌補以前對妻子的虧欠。

而他也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示,妻子是我的大恩人。

2022年1月,李立群上熱搜了。

有網友爆料拍攝《西紅杮首富》時,沈騰看到李立群片酬只有10W,于是自掏腰包給了他50W。

這則莫須有的消息,引起了李立群的注意,他認真地回答網友的問題,

稱「我都沒有聽過有多給我錢的事兒,哈哈哈,隨他們說去吧」。十分接地氣。

出道40余年,李立群塑造了很多經典角色,不管是田教授,還是《空巢姥爺》里喜歡無理取鬧的姥爺,或是大家熟悉的祝鴻才,大家會發現,李立群的演技,其實一直都在線。

所謂的「爛片王」,不過和他那一段時間的經濟窘迫有關,為了生活,只能降低接戲標準,才因此有了很多爛片,而不是降低表演標準。

相比很多同齡的演員,李立群在表演方面的成績,還是可圈可點的。

其實哪個人的人生,沒有那樣一段不堪回首的歲月呢?

李立群不僅走出來了,幾個孩子也都成才不說,演技也沒有落下,可謂家庭事業雙豐收。

說回到林麗欽,看到李立群對她的評價,真的很佩服這個女人。

都說婆媳關系是婚姻的一大考驗,弄不好夫妻會一拍兩散。

但面對婆婆的苛刻刁難,林麗欽全都忍下來不說,還沒有影響到她培養三個孩子。

這樣的女人,真的是一個家庭的定海神針。

李立群的成功,離不開林麗欽的付出。

夫妻間相互付出,相互關心,相互成就,一個幸福的家庭不就是如此?

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
用戶評論

2023/6/9 13:48:58